
?

11月14日至16日,澄邁漓島音樂節熱烈上演。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高懿 攝
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高懿
對于年輕人來說,看音樂節只有0次和N次!
是什么吸引年輕人奔赴一場音樂節?
答案便在音樂節的現場!
11月14日至16日,澄邁漓島公園的大草坪上,漓島音樂節熱烈上演,29組歌手及樂隊輪番登場,涵蓋搖滾、民謠、電子及傳統音樂等多種風格,讓歌聲與旋律在澄邁上空交織。澄邁用一場音樂節,再次向全國遞出一張“有聲名片”,以包容與活力為筆,在青年心中刻下城市印記。

歌手范曉萱與歌迷互動。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高懿 攝
演出破圈
音樂流量鑄就城市新名
“我是特意從北京趕來,看完音樂節還要去福山咖啡文化風情鎮喝杯咖啡!”11月14日中午,剛下高鐵就拖著行李箱直奔現場的張彤彤,正是“為一場音樂節,赴一座城”的樂迷。
11月14日至16日,澄邁漓島公園,超6萬人次樂迷“跳進”音樂節的熱浪中,共赴一場歡樂的聚會。
11月14日,舞臺上,樂隊與歌手輪番上場,將現場變成音樂的海洋;舞臺下,奔著STOLEN秘密行動樂隊來的樂迷張慕涵和朋友坐在草地上,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。
“與幾萬人一起吶喊,和喜歡的歌手在同一空間內高歌,這是一場酣暢淋漓的情感宣泄。”張慕涵說,通過音樂節,她認識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,還自發組織一個粉絲社群,分享音樂節的最新動態和幕后故事。
而當夜幕降臨hi,驚喜接踵而至。
歌手范曉萱、五條人樂隊、重塑雕像的權利樂隊的精彩表演引發全場大合唱,現場無數年輕的面孔在人群中熠熠生輝,他們揮舞著熒光棒,隨著節奏自由搖擺,共同編織著屬于青春的難忘回憶。
“超棒、震撼、舍不得離開!”“我為漓島打call!”許多參與者通過短視頻平臺分享現場片段,更借助社交媒體的廣泛傳播,讓這份青春記憶跨越地域,成為全國樂迷共同的情感紐帶,進一步放大澄邁的社會影響力,讓青春的共鳴在數字時代得以延續和擴散。
此次音樂節所有售出門票中,外地樂迷占比高達近八成,既印證漓島音樂節對青年群體的強大吸引力,更讓澄邁成功打破“傳統工業城市、農業大縣”的刻板印象,成為年輕人主動奔赴的“青春目的地”。

脫兔RunRabbitRun樂隊在演出。主辦方供圖

落日飛車樂隊主唱在表演。主辦方供圖
全城聯動
為城市長遠發展注入持續動能
音樂、藝術、休閑,這些元素的組合對當下年輕人有著強大的吸引力。
第二屆漓島音樂節開票不久,全平臺熱點關注人數超10萬,遠超同期水平。
“感覺今年的澄邁有了很多的變化,不僅場地更大、活動更多、內容更豐富,而且休息時能喝到免費的姜湯暖身,進場和散場時都有接駁車等在門口,貼心超出預期。”來自福州的樂迷林媛媛激動地分享:“我們還會再來的!”
種種細節的背后,離不開澄邁的前瞻性布局。不同于簡單的場地提供者,澄邁在其中扮演“平臺搭建者”和“服務保障者”的雙重角色。
開通5條直達音樂節現場的接駁專線,2條現場擺渡線,100多輛公交車免費接送,精準串聯動車站、主城區與音樂節現場;特別設置愛心車輛,為游客提供專屬接送服務;超過500名多語種志愿者始終如一的微笑服務,讓眾多第一次來到澄邁的游客收獲滿滿的安全感……城市的溫度與音樂的熱情同頻交響,共同構建起一個立體、高效、安全的服務保障體系。
精密的籌備與辛勤的付出,最終評價權在于每一位“親歷者”,用笑容和贊譽,為服務打出高分。
“沒想到漓島公園的設計這么棒,音響和視野一點也不輸大城市!”“散場時以為要擠很久,結果跟著指引一路暢通,體驗感太好了!”“有時間我會再來澄邁,去那雅村、美榔雙塔,感受這里的風土人情!”……小紅書、微博等社交平臺上,這樣的真情流露比比皆是,他們用這樣的方式回應這座城市的溫度。
“音樂節不單純是感官上的狂歡。當樂迷黏性和辦節可持續性得到保證時,就能變短期爆點為長期印象,成為一個長效IP,演化為城市符號。”澄邁縣旅文局有關負責人表示,澄邁將用始終如一的服務,回應樂迷朋友“我們還會再來”的呼聲,為該縣的長遠發展注入持續動能。

Spurv樂隊。主辦方供圖

She Her Hers樂隊在演出。主辦方供圖
產業生態
“一張票根”串聯起縣域消費新活力
“每次舉辦音樂節,都像是一座城市的狂歡。”11月15日凌晨,老城鎮一家白蓮鵝店內,人氣爆棚,老板娘符女士笑著說:“音樂節期間,我們的生意比平時好了幾倍,很多顧客都是為音樂節而來的。”
符女士的經歷,正是澄邁漓島音樂節帶動周邊經濟的一個縮影。
在采訪中,周邊多家餐飲店、酒店負責人紛紛表示,音樂節期間客流量和銷售額都有顯著增長。這些增加的客流量主要來自外地游客,他們大多會提前抵達澄邁,除觀看音樂節,還會順便品嘗當地的美食。
“以前追音樂節,周圍的生活感和煙火氣沒這么足。這次音樂節,我們選擇住在軟件園附近,吃喝都很方便。”老城鎮平價地道的本地小吃讓來自海南大學的學生張晴印象深刻:“價格公道,味道也正宗。到了之后,我還去附近村子轉了轉,慢下來的節奏特別舒服,像一場意外的鄉村游。”
澄邁通過“音樂+消費”的跨界聯動,讓短暫的旅游客流轉化為對城市文化、產業和環境的長期關注與好感,實現文化傳播與經濟收益的雙贏,“票根”不再是一張入場憑證,更是一封持續生效的“城市邀請函”。
3天時間,澄邁漓島音樂節累計接待樂迷超6萬人次,旅游人流增長顯著,拉動周邊酒店、餐飲、出行、購物消費等綜合經濟效應超1億元,其中25歲以下青年群體消費占比高達63%。
從流量到留量,從狂歡到長效,澄邁漓島音樂節的出圈再次證明,一場音樂節不僅能點燃短期狂歡,更能為城市長遠發展注入持續動能,在文旅融合的賽道上,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答卷。
(海南日報金江11月16日電)
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-2020 地址: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
電話:(86)0898-66810806 傳真:0898-66810545
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:nhwwljb@163.com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:2108281
互聯網出版許可證: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:瓊B2-2008008
廣告經營許可證: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:46010602000273號
本網法律顧問: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
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